课程衔接提升科学教育水平

2025年07月14日 09:12 中国教育报
扫码可在移动端浏览

作为一所九年一贯制公办学校,上海市黄浦区教育学院附属中山学校在科学教育领域一直在探索如何发挥九年一贯学制的独特优势。近年来,我们以实验为纽带,聚焦中小学科学类课程衔接,在打破学段壁垒、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方面探索出一条贯通培养的路径。

九年一贯制的核心优势在于能系统规划学生从小学到初中的成长路径,但在科学类课程实施中,这种连贯性往往被学段分隔打破。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学生在科学方法、能力、态度等方面进阶并不明显。教师访谈更揭示,由于学段、学科间的隔阂,许多教师对各学科的目标、要求互不了解,无法有效基于学情把握教学难度,设计适切的教学活动。而科学类课程螺旋式上升的设计特点,在现实教学中未能有效体现。

针对以上问题,我校立足“大科学”教育理念,以实验为衔接点,开展跨学科实验衔接教学策略研究,发挥义务教育阶段科学类课程“分合一体”的整体优势,提升学生科学素养培养的效能。

通过对小学科学及中学科学、生物学、化学、物理等学科教材中的实验进行梳理整合,基于课程标准,我们建立了科学类课程实验教学的分阶段目标。目标分为物理、化学、生物三大板块,明确了四个学段(一至二年级、三至四年级、五至六年级、七至九年级)的实验教学目标。明确了在实验教学中要关注知识内容的纵向衔接、实验器材使用规范的逐步培养、科学方法培养的循序渐进。

根据“重复合并”“递进衔接”和“拓展延伸”的原则我们形成了实验教学的三个板块序列:物理板块(物理—中学科学—小学科学)、化学板块(化学—中学科学—小学科学)、生物板块(生物—中学科学—小学科学),共24个专题,以专题形式进行实验序列设计,实验内容层层递进,互相衔接。例如在物理板块的“热传递”专题中,小学科学学科通过“比较不同调羹热传导本领”等4个实验,让学生直观认识热传递现象;中学科学学科通过“热在金属棒中的传递”等7个实验,深入探究热传递的规律与方式;物理学科则通过“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本领”实验,从单一热传递现象拓展到物质吸热特性的研究,实现科学素养的学段进阶培养。学校还编写了《义务教育阶段科学类课程学生实验手册》以及配套的《教学指导手册》,使实验衔接教学实施的目标和内容更加系统、明确、具体。

纵向追踪,从近年来初中学业质量绿色指标综合评价来看,经过多年贯通深耕,我校学生在科学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维度取得A、B等级的人数比例均超出本市、本区平均水平10%以上,与前几年相比有显著提升,学生科学思维发展呈现连续性、递进性的良好态势。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化课程衔接研究,让九年一贯制成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优质教育范式。

(作者马园根系上海市黄浦区教育学院附属中山学校校长)


文: 责编:樊亚蕾 | 打印
阅读下一篇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2001 - 现在 版权所有:郑州教育信息网 地址:郑州市南阳路314号    豫ICP备10019805号-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71-6395101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zzeduts@126.com
Baidu
map
'; str += ""; str += "
返回 打印
"; str += "
"; article=document.getElementById('article').innerHTML; if(article.indexOf(strAdBegin)!=-1){ str +=article.substr(0,article.indexOf(strAdBegin)); strTmp=article.substr(article.indexOf(strAdEnd)+strAdEnd.length, article.length); }else{ strTmp=article } str +=strTmp str += "
" str += "
" str += "网页地址:" str += window.location.href str += "
"; document.write(str); document.close(); }